近日,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86.4噸優質哈密瓜經烏海海關完成查檢程序,各項指標符合出口標準后獲簽植物檢疫證書,順利啟運越南。這批“黃金果”的出口,折射出磴口縣哈密瓜產業規模化、標準化發展的強勁動能。據統計,截至目前,烏海海關已監管出口哈密瓜142批次,總重量達4017.05噸,貨值合計2537.88萬元,數據背后是種植1.5萬畝結出的豐收碩果,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“甜蜜密碼”。
磴口縣今年哈密瓜種植面積達1.5萬畝,通過推廣標準化種植,實現平均畝產穩定在3噸。據磴口縣農牧局技術員介紹,相較傳統種植方式,標準化管理使畝均產量提升20%,優質果率提高15%,每畝地較上年增加收益481元。以內蒙古眾聚達貿易有限公司為例,其1250畝種植基地年產優質哈密瓜約3000噸,通過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利益聯結機制,直接帶動周邊種植戶增收超1萬元,真正實現“種得好、賣得出、收益高”。
哈密瓜產業鏈延伸出育苗、管護、采摘、分揀、包裝等多環節臨時用工需求,全流程累計吸納勞動力約1800人次。沙金套海蘇木脫貧戶張巧云在包裝車間忙碌時說:“以前農閑只能閑著,現在每月能多掙1000—2000元,家門口就業顧家賺錢兩不誤。”通過“企業+勞務合作社”模式,當地建立季節性用工平臺,優先吸納脫貧戶、婦女等群體,既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,又讓農民實現“農閑人不閑,增收不斷檔...[查看原文]